不打针、不吃药,也能改善疼痛吗?——物理治疗师这样说
- Seniora Author
- 5天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在临床工作中,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:他们已经走过许多科室,尝试过各种药物与注射,却依旧饱受疼痛困扰。于是,当医生建议他们尝试物理治疗时,第一反应往往是——“是不是又要打针、吃药?”
前阵子,一位中年女士就是在孩子的陪同下,不情愿地走进了我们的治疗室。她抗拒的理由很简单:她以为物理治疗和之前的治疗方式一样,又要依赖药物和注射。其实,她的抗拒并不是没有原因。她长时间饱受腰痛折磨,试过各种治疗方法,却始终没有改善。从期待到一次次的失望,让她害怕再尝试,害怕再受一次打针吃药的煎熬。
事实上,物理治疗是一门完全不同的学科。它的核心目标是 恢复身体功能、减轻疼痛、预防复发,而不是单纯“止痛”。在物理治疗中,我们常用的方法包括:
手法治疗(Manual Therapy):通过治疗师的双手,进行关节松动、软组织放松,帮助改善关节活动度与血液循环。
运动疗法(Exercise Therapy):为患者量身设计运动处方,循序渐进地训练肌肉力量、柔韧度与协调性。
物理因子治疗(Electrotherapy / Modalities):包括电刺激、热疗、冷疗、超声波等,用来促进组织修复、减轻炎症和疼痛。
在了解之后,aunty 抱着“死马当活马医”的心态,愿意试一试。几次治疗后,她的情况出现了转变:
能够站立与步行的时间逐渐延长
腰部疼痛明显减轻
心情也从抗拒转为期待
她甚至主动分享给亲友,告诉大家原来不打针、不吃药,也能透过正确的方法获得改善。
这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治疗效果,更是病患心理的变化。长期疼痛的人,常常在一次次的尝试与失败后,产生绝望与抗拒。这也是为什么,物理治疗不仅仅关注“身体”,也关注病人的“心”。
作为物理治疗师,我特别珍惜患者愿意再给自己一次机会,也愿意把信任交到我们手上。这是治疗的起点,也是推动康复的关键。
小结:物理治疗并不是“最后一站”,而应当是疼痛管理和功能康复中的重要一环。对于许多肌肉骨骼疼痛、运动损伤、术后康复等情况,物理治疗往往能够减少对药物与注射的依赖,帮助患者回到他们想要的生活方式。
所以,如果你或身边的家人正在疼痛中徘徊,不妨尝试相信物理治疗一次。或许,你会和那位女士一样,重新找到笑容与希望。
想尝试物理治疗吗?
如果你或家人正长期被疼痛困扰,不妨让我们的专业物理治疗师为你做一次评估。
让我们陪你走出疼痛,重新找回生活的自由。
常见问题(FAQ)
1. 物理治疗会不会很痛?
治疗过程会依照个人情况调整,大多数人只会感到轻微酸胀,而不是“痛”。这是组织在恢复时的正常反应。
2. 一般需要多久才会见效?
大多数病人经过 3–5 次治疗 就能明显改善,但实际疗程长短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、日常习惯以及配合度。
3. 年纪大了还能做运动疗法吗?
当然可以。运动疗法会根据患者的体能和状况设计,即使是长者,也能在安全范围内进行,并有效改善功能与活动力。